耽美

舶来词
收藏
0有用+1
0
耽美,舶来词,产生于20世纪的日本,原指“沉溺于美好的事物”,而今在中国多用于形容女性作者创作、以女性读者为预设接受群体、以女性情感欲望为导向、主要表现美男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或情色故事。 [3] [8]
2021年9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强调:要加强网络游戏内容审核把关,严禁含有错误价值取向、淫秽色情、血腥恐怖等违法违规内容,坚决抵制“耽美”等不良文化。 [4]
中文名
耽美
外文名
tanbi [15]
词语来源
日本
释    义
沉溺于美好的事物

发展过程

播报
编辑

起源

耽美作为一种派系而言,早在20世纪30、4宙奔0年代就在日本文学界盛行,算是浪漫主义的一个分支,大兆全批日本艰盛文学家都姜欠霸壳妹设慨曾受过此影响。但是,60年代以后,这个词逐渐从原意中脱离,变成了漫画中一类派生产物的统称。 [1] [5-6] [7]

发展

1963年前后,在日本发展了颈祝罪十几年的新漫画中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乙女漫画分支。
不同于以前由男性作家绘画的类乙女作品和极少量女性创作的作品,一直附着在男性向漫画基础上的为女性服务的漫画开始迈出真正意义上的步伐,小学馆、讲谈社、集英社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乙女漫画专刊或者别册。然后在昭和41年(1966年)后的几年中,日后被称作“昭和二十四年组”的乙女漫画家们陆续出现设朽匙了。所谓的昭和24年组,也就是出生在昭和24年(1949年)前后的知名少女漫画家们的统称。在经过近20年新漫画的熏陶和历练后,这祖民市批热爱漫画并且有极高天赋的女性终于来到了世人面前。在这其中即包括池田理代子、美内铃惠、五十岚优美子等正统乙女漫画家,在那个时代的日本,此类作品被称为耽美。
不过,与日本及其他国家都不同,在中国,耽美是指BL的意思。 [1]

社会态度

播报
编辑
2018年4月13日下午,微博发布公告,称为了进一步营造清朗和谐的社区环境,将根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清查耽美CP、暴力游戏等图文视频。 [11]
2021年9月,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耽美”属于不良文化。 [9-10]
2021年9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会同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强调:要加强网络游戏内容审核把关,严禁含有错误价值取向、淫秽色情、血腥恐怖等违法违规内容,坚决抵制“耽美”等不良文化。 [4]
2021年12月16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发布倡议书。倡议书号召坚决抵制天价片酬,严肃惩戒片酬违规、“阴阳合同”;坚决抵制过度娱乐化,“娘炮”文化、“耽美”之风。 [12]

认知影响

播报
编辑
女性受众原本对男同性恋群体的认知都来自耽美网络剧和其他同题材作品,先入为主地把男同性恋想象成纯洁爱情的代表。
当接触到真实同性恋群体,认识到部分男同性恋约炮、同时谈好几个对象、找同妻结婚、破坏他人家庭、恶意传播艾滋等行为的存在后,女性的幻想破灭,而这些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就在女性心中不停生长,掩盖了男同性恋群体的其他特点,产生晕轮效应,从而导致女性对同性恋群体产生认知偏差。
未接触同性恋的女性沉溺在耽美网络剧编织的幻想中,喊着“男同才是真爱”的口号,而接触过男同性恋的女性则产生男同就是道德败坏的人的想法从而恐同。 [14]

社会影响

播报
编辑
在一些文艺作品中,耽美情节泛滥,病态审美横行,而质朴之美、阳刚之美、崇高之美被排斥和消解,误导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消解了群众的奋斗意志。 [13]
在腐女的世界里,男性成了被凝视、被定义的对象。容貌精致,兼具传统女性阴柔气质的男性,往往受到腐女的追捧。这种审美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影视创作、娱乐生产。当荧屏银幕上的花美男日趋泛滥,阳刚硬汉越来越少,就违背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也妨碍了社会审美的多元化发展。
看耽改作品的观众除了成年人外,还不乏心智不太成熟,将腐女文化当成时尚来追捧的青少年。其中,年轻女性对男性的审美更趋阴柔化,女性对男性审美的变化又间接影响年轻男性的认知,使他们不自觉地在性别气质上向女性所期待的阴柔美方向靠拢。
耽改故事大多远离现实,有些年轻受众却将其与生活混为一谈,产生不以结婚和繁衍为目的才是真爱之类的偏颇认知。虽然耽改剧往往“去耽美化”,将原著中两个男主角的爱情关系设置成兄弟知己,但其背后的原著乃至腐女文化里却潜藏着大量色情暴力内容,包括偏执不健康的性别观念,以及缺乏科学性甚至错误的生理知识。 [3]

媒体评价

播报
编辑
虽然卖腐很流行,但耽美只能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澎湃新闻评) [15]
有这样一些年轻人,不珍惜青春韶华,在“耽美”“娘炮”等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中放纵沉沦。(光明日报评) [2]